首頁 > 必威bway

索 引 號:    012948413/2024-37482 信息分類:    農業、林業、水利 / 鄉村振興 / 其他
發布機構:    必威bway 生成日期:    2024-05-21
生效日期:     廢止日期:    
信息名稱:    一萬多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鄉村振興主力軍
文  號:     關 鍵 詞:    合作社;家庭農場;新型農業
內容概覽:    
在線鏈接地址:    
文件下載:  
一萬多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鄉村振興主力軍

“今年風調雨順,加上管理科學,預計小麥畝產能達1000多斤。”“三夏”時節將至,南京市高淳區淳南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汪君偉開始忙碌起來,合作社不僅要管理自有的1500多畝小麥,還為周邊600多戶4萬多畝小麥提供農資農技農機服務。

統計顯示,南京市像高淳區淳南農業專業合作社這樣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經超過1萬家。1萬多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就如一個個茁壯成長的“活力因子”,持續推動農業高質高效、農民持續增收、鄉村全麵振興。

培優育強,規模種植效益攀升

爺爺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父親通過讀書“跳出農門”在城市立足,自己大學畢業後卻返鄉創業,當起了職業農民……在高淳區東壩街道,汪君偉一家祖孫三代的故事頗有些“傳奇”色彩。

同樣是種地,汪君偉的想法和爺爺完全不同。汪君偉說,一家一戶式的分散農業生產已不適合新時代發展,農業現代化,必須走規模化、機械化、標準化、品牌化之路。2014年,汪君偉買來第一台插秧機,一天能插40多畝秧苗。很快,第一台植保機、第一台大型收割機、第一台無人機等,紛紛被“請”進了合作社。

相較於傳統農戶的分散經營,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經營規模、日常管理、技術應用、市場競爭等方麵都具有一定優勢。“現在合作社擁有各類農機裝備40餘台(套),農機手12人,犁耕深翻、植保服務麵積從每天幾十畝發展到日作業能力5000畝。”汪君偉告訴記者,有了機械化、智慧化的保障,他又嚐試拓寬合作社的服務領域,目前服務周邊農戶4萬多畝土地的耕、種、管、收、儲、銷等全產業鏈條。合作社先後獲評“全國統防統治星級服務組織”,省、市級“農民合作社示範社”等榮譽稱號。

從過去的完全依靠人力到如今的科學種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僅改變了傳統的種植方式,更牽準了“畝均效益”這個牛鼻子,有力推動農業走上現代化軌道。

市農業農村局統計顯示,目前全市納入全國名錄係統的家庭農場達7616家,其中省級237家、市級30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034個,其中國家級42家、省級88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86家,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率超過80%。2023年家庭農場銷售收入35.6億元、農民合作社25億元、農業龍頭企業1469.5億元;全市家庭農場經營總收入戶均40.5萬元,年銷售額超50萬元的家庭農場達1244家;超千萬元的農民專業合作社41家,超億元的農民專業合作社2家,超億元的農業龍頭企業72家,超百億元的農業龍頭企業2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成為南京市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支撐。

三產融合,整合要素延鏈壯鏈

進入5月中旬,位於江寧穀裏張溪社區的藍卉莊園內,一株株藍莓樹隨風搖曳,一串串藍莓果在青枝綠葉間探頭探腦,遊客們悠閑穿梭,不時摘一把藍莓塞進嘴裏,鮮甜爽口。

經過8年發展,藍卉莊園知名度越來越高,南京富藍特藍莓種植專業合作社也已發展成為集農業種植、智慧加工、農業觀光、親子體驗、科普教育等功能為一體的三產融合發展的聚合型經營主體。

談及走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道路,富藍特藍莓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雲認為是“機緣巧合”。“2017年,藍莓還沒成熟,我就琢磨製作藍莓月餅,結果當年爆火,賣出了幾千份。年底又想著賣藍莓酒,銷售額也有數十萬元。從此,我認定農業不能單純發展一產,必須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張雲介紹,隨後合作社與江蘇省農科院專家團隊合作,先後開發出新品種鮮食藍莓、藍莓盆景、藍莓酒等8個係列15個單品,豐富了合作社產品體係,增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2020年,合作社又打造了“藍卉拖拉機鄉村體驗樂園”,推出親子DIY項目,讓廣大市民親手采摘藍莓鮮果,製作藍莓果醬等產品,大大拓展了園區業態。去年,該合作社藍莓鮮果銷售400多萬元,藍莓果酒、果醬等深加工產品銷售200多萬元,親子、研學、采摘等農文旅融合銷售160多萬元,年接待遊客上萬人次。

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在南京,以富藍特藍莓種植專業合作社等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帶動鄉村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近年來,南京積極引導主體“接二連三”,拓展延伸加工、銷售、休閑旅遊、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培育8個產業聯盟,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係。2023年全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一二三產業總產值接近398.6億元,同比增長14.6%,培育休閑、觀光、創意農場400餘家,開展休閑農業、鄉村旅遊的合作社86家,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合作社186家,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企業162家,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年實現綜合收入超140億元。

聯農帶農,帶動農民持續增收

作為帶領農民致富路上的“領頭雁”,上連市場下連農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戶在產業鏈上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合作,推動農業價值鏈向中高端邁進,讓農民獲得更多增值收益和就業機會,進而實現產業興旺、農民富裕。

作為南京地方特色蔬菜品種,六合區馬鞍街道的大聖水芹已有100多年種植曆史。此前,村民多以散種為主,產量上不去,也賣不出好價錢。2005年,7戶水芹種植大戶牽頭成立南京市六合區大聖水芹專業合作社。經過近20年的發展,合作社規模不斷壯大,現有成員132戶,年產值4485萬元,帶動農戶1630多戶,實現農民增收3380萬元。

從南京市六合區大聖水芹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不難看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聯農帶農方麵發揮越來越關鍵的作用。

無獨有偶,六合區竹鎮鎮竹墩社區集體領辦的冬日豔麗蔬菜專業合作社,在促進農民致富增收方麵也發揮重要示範帶動作用。他們探索出“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長期提供就業崗位40多個,為當地村民增收40餘萬元。去年,合作社又與周邊近100戶農戶簽訂訂單式種植協議,帶動了更多農戶增收。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帶領農民增收致富主引擎。南京市各主體通過“保護價收購”“土地入股分紅”“交易額返還+二次返利”以及“二次分紅”等多種形式,因地製宜帶動農民共同致富。統計顯示,南京單個家庭農場戶均雇工2到3人,吸納周邊農戶就業超過1.5萬人,受雇農民年增收4萬元以上;農民合作社入社成員近25萬人,2000多家合作社實現了“二次分紅”,為促進農民就業增收作出了積極貢獻,有效激發了鄉村振興新活力。


關閉本頁】 【打印本頁返回頂部